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制造业供应链如何高质量发展

全球供应链变革,中国供应链扮演重要角色,制造企业如何顺应大规模定制,走向服务化?Gartner最近举办的“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供应链挑战”媒体沟通会,为国内制造企业更好的认清全球供应链趋势,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建议和方向。

当前,受全球供应链重构、逆全球化影响,出口下滑、外贸承压等问题不断加剧,对中国既有的全球产业链分工地位带来巨大挑战。面对动态多变的国际市场格局,国内制造企业对于供应链愈发重视。

全球供应链变革下的中国发展趋势

在供应链更加本土化和短链化的趋势下,中国制造业将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:

1. 能源优势

中国在能源电力等领域有着深厚的基础,并与俄罗斯、中东等国家构建了紧密的中亚链条,吸引了5,460亿美元的投资,占全球能源转型投资的近一半。随着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,中国在该领的领先优势会继续扩大。

2. 人力资源和供应链优势

全球人口红利虽然在不断退潮,但是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并未丧失,只是相较之前有所减少。作为弥补,中国积极开展“一带一路”、加入CPTPP等一系列措施,不断地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。

3. 技术优势

中国制造业有着门类齐全的先天优势,这片沃土有利于AI、3D打印、5G等先进科技的落地与发展,数字化也能更好的赋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攀升。

虽然有些国家希望借助本轮全球供应链重塑的机会与中国供应链“脱钩”,但实际上很难成功,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供应体系难以割裂的一环。

数字化浪潮下企业应该如何应对?

对于中国企业而言,本次供应链变革恰好是实现供应链升级,培育“以我为主”的链条的契机。

首先从生产制造维度出发。企业需要打通从客户需求挖掘到产品设计、生产及售后的全流程,实现数据驱动。

其次是针对市场销售的管理。利用物联网构建属于企业自己数据网,对所有在销产品进行销量分析,并据此有针对性地调整生产计划。还可以通过采集已销售产品的运行状态数据反馈产品不足,优化设计,改进产品,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。

最后是企业供应链管理。企业可以对外建立供应链管理的门户,实现企业与供应商、客户等商业伙伴间的全链贯通;对内将供应链管理软件与ERP、CRM、APS、QMS、MES、SRM等企业内部信息系统集成,实现供应链精细化管理的落地。


算力全“绿”起步,我国绿色算力发展正当时!